企业会员登陆  注册

个人会员登陆   注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资讯 >>资讯中心 >> 旅游生活 >>正文
月是故乡明 国内十大赏月圣地
2009-9-22
中秋之夜,明月高悬,或阖家团聚,或三五好友,赏月、祭月、品酒、吃月饼祝福团圆。华夏神州赏月绝佳之地有百余处,情由境生,不同的场景引发人生出不同的感情。虽是千里婵娟,一轮明月,却可以品出万般滋味!以下是给您提供的十大赏月好去处,带您去感受不一样的中秋之夜!

庐山月照松林
庐山月照松林

 

    一、庐山赏月

  奇秀天下的庐山屹立于长江南岸,鄱阳湖之滨。中秋之夜,在上匡庐赏月也许是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庐山素有“清凉世界”、“避暑胜地”等美名,秋日里更是赏红叶的好去处。

  山上空气清新,森林、花鸟、温泉、飞瀑、峭壁、别墅一应俱全,形成完善的休闲渡假旅游胜地。庐山有一座牯牛岭,岭上有一条石径松路。月夜漫步石径上,隐约可见月光透过松影,点点洒落小径,如雪似霜,若银赛玉,微风拂过,松林轻吟,宛如悦耳音乐,令人陶醉。庐山含鄱口是观日出的最佳胜景,但其实这里也是赏月的好去处。在望鄱亭中坐下,鄱阳湖上碧波万顷,渔火点点,轻风阵阵。渐渐地,一轮明月从湖那边缓缓升起,中秋的月色,在山上看起来显得更加清冽,更加明朗,仿佛伸手可及,让人欲乘风而去。又或走在牯岭镇上,抬头看明月如镜,月色撒在地上,四下如同镀上一层银色的光泽。

黄山风光
黄山风光

 

  二、黄山邀月

  黄山雄踞于安徽省南部,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而闻名于世。其二湖、三瀑、十六泉、二十四溪相映争辉。它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中唯一的山岳风景区,也是联合国授予的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山之代表,黄山集中国名山之大成。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山之烟云、匡庐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嵋之清凉,黄山无不兼而有之。黄山四季景色各异,日出、晚霞、华彩、佛光和雾凇等时令景观各得其趣,还兼有“天然动物园和天下植物园”的美称,真可谓人间仙境。此外,还有云谷寺、松谷庵、白云溪、翡翠谷等游览景区,均令人流连忘返。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留下“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赞誉。

  黄山之美是一种多彩而又清纯的美。在南国还是初秋时节的中秋佳节,黄山却已层林尽染。漫山的红叶,映着名传天下的黄山迎客松,苍翠中透出绚烂,更显黄山的秀美。入夜,盈盈明月高悬夜空,山雾如轻纱般将月儿笼在其中,透出朦胧而神秘的皎皎月光。黄山的月如此纯净,黄山的夜如此静谧,这个时候,无论是行于山径找寻月影,还是静坐树下以酒邀月,面对如此纯净的月,如此静谧的山,都将不由自主沉醉于这片银色的世界之中,方能明白什么是空灵。

  黄山最佳赏月地点:光明顶、天都峰、莲花峰。

  光明顶,位于黄山中部。海拔1841米,为三大主峰中的第二高峰。因地势高旷,为看日出、观云海、赏明月最佳去处;天都峰是三大主峰中最险的,古称“群仙所都”意为天上都会。天都峰虽高不及黄山的主峰莲花峰,但其险峻程度则绝非莲花峰可比,百丈云梯几乎直上直下。倚身峰顶,俯视清辉里的天都峰,仰观轻纱笼罩的玉盘,更能体会出古人所说“群仙所都”的境界。因此人们说,不登天都峰,等于一场空。莲花峰,为三大主峰中最高的。海拔高度1864米,是华东第一高峰,峻峭高耸,气势雄伟,宛如初绽的莲花,故名。

崂山太清宫
崂山太清宫

 

  三、太清水月

  当万籁俱寂之时,光洁的月亮被一团金辉托出海面,溶溶月色倾洒海面,浮光潋滟,玉壶冰镜。岸边清风掠竹,细浪轻拍,景色幽奇绝伦。这便是崂山十二景中的“太清水月”。

  位于太清宫前的一处海湾,风景秀丽。由此可乘游船游览崂山近海,自德占时期起,由海路自青岛市区游崂山就从这里登岸。每当月圆时分,海天之间,玉琼当悬,浮光潋滟,玉壶冰镜,岸边竹影婆娑,宫廊依稀。“太清水月”为崂山胜景之一。中秋之夜,月上东山,竹林里莹光浮动,回首太清宫,参差的楼阁飘渺;纵目眺望,天上月与海中月交相辉映。水生光,月更明,恍若置身仙境。

三潭映月
三潭印月

 

  四、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您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

  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异。以其地处湖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轼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晴光”与“雨色”的最佳处。

  湖中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积,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三潭”。

  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临湖而立。

  据说三潭印月在中秋之夜可看到三十三个月亮,在中秋之夜,园中的工人会乘船到三个谭,并在每个谭中心点上一支蜡烛,圆形的洞放出了蜡烛的光芒,像月亮一样,而每个石塔有五个洞,总共可印出三十个,还有天上一个,倒影一个,据说最后一个是“月亮代表我的心”。

洞庭湖风景
洞庭湖风景

 

  五、洞庭湖月两澄明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一望无际的芦苇摇曳满湖金黄。八百里洞庭烟波澹荡摇空碧,叶叶扁舟弄斜阳。1700年的风吹雨打并没有使岳阳楼苍老,日登层楼,见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夜上层楼,见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潇湘八意中的“洞庭秋月”、“远浦归帆”、“渔村夕照”都可见到。湖中的小岛君山有湘妃祠、柳毅井、传书亭等众多古迹,斑竹、连理竹等竹影婆娑。时间充裕可前往3小时车程距的长沙,游岳麓山,访岳麓书院,看橘子洲的金桔开始熟了,而天心阁古城墙上的月色更有一种古朴苍凉的味道。

石湖
石湖

 

  六、石湖串月

  石湖,离苏州城西南九公里。石湖东面有座九环洞桥,又叫行春桥,这里是石湖看串月的最佳处。每当农历八月十七半夜子时,月亮偏西时,清澈的光辉透过了九个环洞,直照北面的水面上。这时,微波粼粼,在石湖水面上可以看到,一串月亮的影子在波心荡漾,这就是“石湖串月”奇景。这两三天中,石湖里灯船往来如梭、丝竹弦歌声彻夜不绝。上方山上,楞枷塔下,皓月当空,澄澈万里,湖波山岚,一片清光。

  看串月,清代汉族民间节日风俗,流传至今,流行于江苏苗族地区。“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人们除却吃月饼,赏月,苏州人还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石湖看串月”的民间习俗。苏州上方山东面的石湖有宝带桥纵贯南北,有50个桥洞,月光映水,正对环洞,形成一不一月、连接成串的奇观,称为串月。当地民间每遇农历八月十八(中秋中秋节后天天)登山看月,称为看串月。

象鼻山
象鼻山

 

  七、象山夜月

  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由山西拾级而上,可达象背。山上有象眼岩,左右对穿酷似大象的一对眼睛,由右眼下行数十级到南极洞,洞壁刻“南极洞天”四字。

  象鼻和象身中间有一水月洞,江水从洞中横贯而过。中秋之夜,乘小舟作江上游,驶入水月洞,便见“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不还流”的绝妙景观。再上行数十步到水月洞,洞高1米,深2米,形似半月,洞映入水,恰如满月。到了夜间明月初升,象山水月,景色秀丽无比。

  象鼻山有历代石刻文物50余件,多刻在水月洞内外崖壁上,其中著名的有南宋张孝祥的《朝阳亭记》、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和陆游的《诗礼》。

网狮园
网师园

 

  八、网师园三月共赏

  江苏苏州市网狮园的“月到风来亭”地势较高,三面环水,亭内正中悬一大镜,每到明月初上,可以看见水中、镜中、天上三个明亮的圆月,独成奇景。“月到风来亭”位于网师园内彩霞池西,踞西岸水涯而建,三面环水,取意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亭东二柱上,挂有清代何绍基竹对“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这是园林之亭的文人雅意所在。中秋月夜,天上真月,水中倒影,镜中虚像,三者虚实相映,人到此地,仿佛身临月亮世界。唐代文学家韩愈曾赋有诗句“晚色将秋至,长风送月来”。使镜中之景与镜外之景交相映衬,别有一番韵味。

  月到风来亭最有情趣之处在于临风赏月。从水面吹来的风,有水的温柔;从云岗山坡上吹来的风,有山的宁静;从竹林吹来的风,有竹的清逸;从松间吹来的风,有松的宽厚。临风赏月的最佳时节自是金秋,中秋之日,天高气爽,金鸡初坠,一轮皓月便已移上东南面的墙头。此时风爽于别日,月明于往昔;天上明月高挂,池中皓月相映,金桂盛放,甜香满园,兼夜鱼得水,碎银一池。或与数友共享良辰,或一人独赏美景,皆为雅事。此时,虽是身在繁华闹市之中,而魂魄已仿佛游于世外桃源。

峨眉风光
峨眉风光

 

  九、峨眉山月半抱秋

  有“峨眉天下秀”之称的峨眉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因有山峰相对如峨眉得名。全山纵横200多公里,顶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雄浑秀丽,气象万千,山上寺庙众多,浓荫密布,云雾缭绕。24座古刹依山取势,各具特色。在半山赏月,峰如峨眉,月如金盘,别有一番静劾和奇俏。观方池秋月,波影融融,来水漱玉,去波寻珠。白水秋风,圣积晚钟,双桥清香,灵岩叠翠一处又一处的胜景让人浮想连翩。特别是金顶的“峨眉四绝”??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和沿途可见的峨眉猴群更别有情趣。下了峨眉山,可游乐山大佛,往距乐山城北23公里的平羌三峡,过奉节,游长江三峡,感受朗月映照下的三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壮阔。

二十四桥月夜
二十四桥月夜

 

  十、二十四桥月夜

  位于扬州,二十四桥,亦名廿四桥,昔为砖砌桥墩,上铺木板,围以红栏。桥临吴姓住宅。桥畔遍植芍药,故有红药桥、吴家砖桥之称。二十四桥之名,源于隋代,相传隋杨帝在月夜曾借宫女24人吹萧于此,故名.二十四桥由汉白玉砌成,雅致秀丽,略成小筑,足征大观。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有二说,一说谓二十四麻桥。据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唐时扬州城内水道纵横,有茶园桥、大明桥、九曲桥、下马桥、作坊桥、洗马桥、南桥、阿师桥、周家桥、小市桥、广济桥、新桥、开明桥、顾家桥、通泗桥、太平桥、利园桥、万岁桥、青园桥、参佐桥、山光桥等二十四座桥,后水道逐渐淤没。宋元佑时仅存小市、广济、开明、通泗、太平、万岁诸桥。现在仅有开明桥、通泗桥的地名,桥已不存。

  廿四桥为单孔拱桥,汉白玉栏杆,如玉带飘逸,似霓虹卧波。该桥长24米,宽2.4米,栏柱24根,台级24层,似乎处处都与二十四对应。洁白栏板上彩云追月的浮雕,桥与水衔接处巧云状湖石堆叠,周围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随时看到云、水、花、月,体会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的妙境,遥想杜牧当年的风流佳话。沿阶拾级而下,桥旁即为吹箫亭,亭临水边桥畔,小巧别致,亭前有平台,围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辉笼罩,波涵月影,画舫拍波,有数十歌女。淡妆素裹,在台上吹箫弄笛,婉转悠扬,天上的月华,船内的灯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觉得好像在银河中前行。桥上箫声,船上歌声,岸边笑声汇在一起,此时再咏诵“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你定会为唐代诗人徐凝的精妙描写抚掌称绝。清乾隆间景称"春台明月",嘉庆后毁圮。但地形地貌、河湾港汊犹存。

[发表/查看评论]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特别说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资料,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办单位:湖北移风网络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热线:0713-7013416  广告发布咨询:0713-7013416
Copyright 2009-20015  移风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