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登陆  注册

个人会员登陆   注册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文化 >>文化中心 >> 历史探秘 >>正文
尼克松回忆江青:她语气挑衅 “我没搭理她”
2009-10-20

摘自:叶永烈《“四人帮”兴亡》 人民日报出版社 2009年1月出版

阅读提示:晚六时三十分,江青自说自话来了,要求会见尼克松夫妇。出于礼貌,尼克松夫妇只得跟江青会面,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可是,此时此刻,周恩来和众多的客人却在新疆厅里干等着。这一回,轮到尼克松不断地看手表,因为他知道早已过了宴会开始的时间。江青说了一阵子废话,这才站起来告辞--她并不出席宴会。

“榕树的须再多一些。洪常青的装显得人短了。前奏曲应出现琼花主题。音乐上洋教条、土教条都要打掉……”江青从1963年起,便“指导排演”了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把它树为“样板戏”。

1972年2月24日晚,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北京作为一项“极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演出。周恩来、江青陪同尼克松夫妇观看演出。这是江青第一次在重要的外事活动中露面。作为“无产阶级文艺革命的旗手”,江青让美国总统观看“革命样板戏”,心中充满了自豪之感。

尼克松在他的回忆录中,记述了他对江青的印象:

我从事先为我们准备的参考资料中得知,江青在意识形态上是个狂热分子,她曾经竭力反对我的这次访问,她有过变化曲折的和互相矛盾的经历,从早年充当有抱负的女演员到1966年“文化革命”中领导激进势力。好多年来,她作为毛的妻子已经是有名无实,但这个名在中国是再响亮没有了,她正是充分利用了这个名来经营一个拥护她个人的帮派的。……

从上面照片看江青谈笑风生,尼克松表情生硬,明显没幽默感的不是别人,而是尼克松

在我们等待听前奏曲的时候,江青向我谈起她读过的一些美国作家的作品。她说她喜欢看《飘》,也看过这部电影。她提到约翰·斯坦贝克,并问我她所喜欢的另一个作家杰克·伦敦为什么要自杀。我记不清了,但是我告诉她好像是酒精中毒。她问起沃尔特·李普曼,说她读过他的一些文章。

毛泽东、周恩来和我所遇到的其他男人具有的那种随随便便的幽默感和热情,江青一点都没有。我注意到,替我们当译员的几个年轻妇女,以及在中国的一周逗留中遇到的其他几个妇女也具有同样的特点。我觉得参加革命运动的妇女要比男子缺乏风趣,对主义的信仰要比男子更专心致志。事实上,江青说话带刺,咄咄逼人,令人很不愉快。那天晚上她一度把头转向我,用一种挑衅的语气问道,“你为什么不早一点到中国来?”

当时,芭蕾的演出正在进行,我没有搭理她。

原来我并不特别想看这出芭蕾舞,但我看了几分钟后,它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精湛表演艺术和技巧给了我深刻的印象。江青在试图创造一出有意要使观众既感到乐趣又受到鼓舞的宣传戏方面无疑是成功的。结果是一个兼有歌剧、小歌剧、音乐喜剧、古典芭蕾舞、现代舞剧和体操等因素的大杂烩。

 

舞剧的情节涉及一个中国年轻妇女如何在革命成功前领导乡亲们起来推翻一个恶霸地主。在感情上和戏剧艺术上,这出戏比较肤浅和矫揉造作。正像我在日记中所记的,这个舞剧在许多方面使我联想起1959年在列宁格勒看过的舞剧《斯巴达克斯》,情节的结尾经过改变,使奴隶取得了胜利。

中国的外事活动是十分周密的,讲究纪律性。江青陪同尼克松夫妇观看《红色娘子军》,是经过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同意的。可是,翌日晚,当尼克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答谢宴会,事先并未安排江青出场。

晚六时三十分,江青自说自话来了,要求会见尼克松夫妇。

出于礼貌,尼克松夫妇只得跟江青会面,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话。可是,此时此刻,周恩来和众多的客人却在新疆厅里干等着。

这一回,轮到尼克松不断地看手表,因为他知道早已过了宴会开始的时间。

江青说了一阵子废话,这才站起来告辞——她并不出席宴会。

她的突然出现,无非是向即将离开北京飞往杭州的尼克松夫妇,显示一下她的存在——她是毛泽东夫人,中国的第四号人物。

江青是怀着嫉恨之情,离开了人民大会堂:美国的总统和夫人举行答谢宴会,她作为中国的“第一夫人”,怎么可以被排除在宴会之外?

她不满周恩来。

她见到尼克松夫人,也使她感慨万千。因为尼克松夫人仅仅是“第一夫人”而已,并没有她那样具有“政治局委员”、“第四号人物”那么显赫的职务,可是,尼克松夫人却随丈夫周游世界,频频出现于电视屏幕上,具有很高的国际知名度。

对于江青来说,她只具有中国知名度。就国际知名度而言,她无法跟尼克松夫人匹敌。

她早就注意到国际知名度的重要,企望着提高自己的国际知名度。

江青常常摹仿毛泽东。她跟毛泽东结合之后,就连写字也学“毛体”,以至1983年在北京军事博物馆展出的一份毛泽东手迹,经笔迹专家指出那出自江青之手,这才取了下来!江青成为“中央首长”之后,好在种种文件上写“批示”,那语气、那字体,也照搬毛泽东的样子。

当然,江青也注意毛泽东的种种工作方法、谋略,暗中摹仿着。

江青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她曾细细读过美国记者斯诺的《西行漫记》。她知道,1936年斯诺前来陕北延安对毛泽东作了长时间的采访之后,写出《西行漫记》(英文版书名为《红星照耀中国》),在英国和美国分别出版,为毛泽东赢得了国际声誉,提高了国际知名度。

1970年12月,斯诺再度访华,毛泽东又与他长谈。虽说此时的毛泽东早已名震世界,但他通过斯诺,把他的许多新的思索告诉了西方众多的读者。

她知道记者、作家手中的笔的影响力,她知道“无冕皇帝”的无比威力。

她寻觅着自己的“斯诺”。她希望她也有一本在西方广为传播的传记。

江青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夫人

文章摘自《告诉你一个诗人的毛泽东》

毛泽东与江青

  暮色苍茫看劲松,

  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

  无限风光在险峰。

  这是1961年9月9日,毛泽东《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的一首七绝。这首诗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的《毛主席诗词》里。之后,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首诗开始在中国流行。

  毛泽东在这首诗上写的李进就是江青。

  江青摄的这张照片,据说画面反差较大,左下侧是庐山著名景观仙人洞,位于牯岭西北处佛手岩下,海拔一千多米,传说唐朝吕洞宾曾在那里修炼成仙。右上侧上半角天空,辅以松枝。江青拥有良好的摄影器材和便利的采景条件,摄影技术据说也很不错。但从这幅照片来看,却难以分辨仙人洞位于何处,山势起伏也不见险峰突兀。“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江的这张照片拍的并非庐山仙人洞,而是有御碑亭的锦绣峰。”(《江青正传》P23页)因此,与其说毛泽东是触景生情,倒不如说他是借景抒情。毛泽东把自己这种在特定历史年代的情怀,寄寓在题照诗中。

  1961年9月9日,正值8月23日至9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庐山工作会议期间。在毛泽东主持下,此次会议全面地商讨了工业、财贸、教育、科技等问题,决心通过贯彻1960年8月中共中央制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使国民经济逐渐好转。

  20世纪60年代初是中国复杂而严峻的年代。国内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国际上,苏联共产党把中苏两党分歧扩大到两国关系,单方面撤走全部专家,撕毁了几百个协议和合同,并挑起中苏边境纠纷。而在国内,东南沿海一带,面对着所谓“新月形包围圈”,西部、北部边境也存在安全威胁。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和它的中央主席毛泽东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但在这种压力下,毛泽东仍“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他依然镇定自若、信心百倍、昂扬奋发;他坚信外来的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军事威胁,统统吓不倒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在不畏艰难险阻的不懈奋斗中,不但必能迅速摆脱前进中的困难局面,而且定能实现自己的崇高目标。

  毛泽东诗中的情怀,无疑是一个伟人的情怀。“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这种不同凡响的追求,告诫人们:领略自然界的无限风光需要不畏艰险地攀登,领略人类社会发展的无限风光,更需要不畏艰险地攀登,只有不畏劳苦而奋勇攀登的人,才可望到达美好的理想境界。

  说到江青庐山仙人洞的照片。它是江青不受欢迎登上庐山而拍下的。

  江青一贯喜怒无常、我行我素。当年她从北戴河突然想上庐山,并非完全是心血来潮。江青有她的目的,她想在毛泽东与彭德怀等人之间的冲突中捞到政治资本。

  但江青的到来,并没有安慰毛泽东。江青到达庐山后,以毛泽东夫人的身份,到处招摇,大摆架子。她说到庐山来,要在冲突中站在毛泽东的一边,但她又没有政治资本。在毛泽东与彭德怀的斗争中,她根本插不上手。

  会议结束后,毛泽东精疲力竭,他决定带上江青去杭州的别墅休养几天。就在他们去杭州之前,毛泽东和江青游览了庐山仙人洞。江青还在那里拍了照片。

  江青此次上庐山并没有捞到政治资本,但她拍的那张庐山仙人洞的照片,却为江青捞到了粉墨登场的政治资本。

  对江青来说,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过渡时期,是她在感情上受到毛泽东冷遇的时期,到了60年代,他们的夫妻关系有所缓和,这并不是因为生活上的需要,而是因为自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毛泽东在政治上遇到了一系列的挫折,特别是“大跃进”运动“左”的思想和后来的反击以彭德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的庐山会议,使毛泽东精疲力竭。当毛泽东突然觉得需要他那位精明但又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妻子之时,江青多年来不得参政的生活结束了。需要政治上帮助的毛泽东,使江青顺理成章地成了政治人物。

  应该说,江青在毛泽东这首诗发表之前并不是一个政治人物,她没有政治资本,她和毛泽东之间的关系也没有缓和。

  实际上江青能不能成为政治人物,取决于毛泽东政治斗争的需要,但与毛泽东关系是否缓和又有着密切的关系。

  江青是一个渴求独立,爱出风头的人,政治上获取权力是她的目的。但是,在毛泽东发表这首七绝之前,江青在政治上几乎一无所获。

  首先在军队里没有她的位置,其次是在全国文艺界联合会里也没有她的位置。

  江青只在文化部设立的电影指导委员会里弄了一个职位。电影指导委员会,顾名思义,就是专门审评电影。为有助自己的权势凌驾在艺术之上,江青对40年代末、50年代初的电影踢了一脚,狠批了《清宫秘史》和《武训传》。

  不久,江青被任命为中央办公厅秘书处处长。

  但这好不容易混来的职位干了几个星期就干不下去了。主要的原因是她和当时的办公厅主任、有实干能力的杨尚昆合不来,经常闹别扭。

  1958年与1959年,赫鲁晓夫又两次到北京,要求见江青。因为江青生病或以生病为理由而没有安排见他。而与此同时,刘少奇的夫人王光美和陈毅的夫人张茜,却作为中央领导人的夫人活跃于接待、晤会和出国外交旅行当中。这使人们觉得江青又像延安时期那样成为了毛泽东的家庭主妇。

  但不管毛泽东待江青怎么样,她是不会甘心成为家庭主妇的。江青1959年前后的沉寂,并不等于她野心的泯灭,而是她沉下心来,一直等待着毛泽东所给予她的政治上的机会。为了捞到这个政治上的资本,她像一只假寐中的猫,在半醒半睡中等待着老鼠的来临。

  机会终于来了!1961年9月9日,毛泽东在江青所拍的照片背后写下了这首《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江青明白,这是毛泽东和她关系缓和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这个时候的毛泽东需要她在政治上给予帮助的信号。等江青明白这一切后,她居然奇迹般地康复起来,摆脱了几年来缠身的病痛,政治的野心又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1962年9月,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的夫人来北京访问。刘少奇和王光美接见了她。9月24日,刘少奇、王光美同苏加诺夫人谈话的照片登了出来。第二天,王光美和苏加诺夫人的照片单独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上。

  这使江青很妒忌。为了显示一下自己,江青借助了毛泽东的力量把王光美压了下去。五天以后,毛泽东、江青、苏加诺夫人的大幅照片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而在第二版相当次要的地方,却安排了一张刘少奇、王光美、苏加诺夫人的小幅照片。

  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江青和毛泽东合影的照片从未正式发行过。这次却在《人民日报》头版位置上大放光彩。这其实是毛泽东对刘少奇和王光美的举动作出了强烈的反应,那就是把江青推到一个引人注目的地位。

  后来,江青热衷于搞京剧改革。她把京剧改革作为她爬上高位的梯子,作为她政治上飞黄腾达的工具。当时,毛泽东号召开展阶级斗争,他断言:推翻政权或巩固政权的关键就是制造好舆论。这使江青更加无所顾忌地改动剧本和唱腔,甚至挥舞着尚方宝剑,策动了对电影《北国江南》、《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聂耳》、《逆风千里》,京剧《谢瑶环》、昆曲《李慧娘》等的批判。

  在北京,江青成了不邀之客,她跑到北京京剧团施加高压政策。她指示演员们排演她一直参与的新戏《沙家浜》。

  接着,江青在上海对《智取威虎山》和《红灯记》进行了改革。她对演员定下了座右铭:“演戏就是战斗!”

  然后,江青从京剧又转向舞剧。《红色娘子军》和《白毛女》原本是芭蕾舞,《白毛女》在江青掏空了其中爱的成分加上阶级仇恨之后也成了样板戏。

  江青明白自己所进行的是政治活动,而不是艺术活动,如果自己仅仅在样板戏上做文章,是捞不到更大的政治资本的,必须在文艺领域的政治斗争中掀起波浪,才能大有作为。

  她把斗争的目标指向了著名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海瑞罢官》是北京市副市长吴晗写的一出戏。讲的是明朝一位正直的宰相直谏皇帝致使龙颜大怒而被罢官的历史故事。

  江青把副市长吴晗和他的保护人彭真看成是北京文化部门的代言人。她把海瑞和彭德怀类比起来,引起毛泽东的共鸣,迎合了毛泽东感到周围尽是些爱发牢骚的人的心理。

  就这样,在江青的“正确指导”和当时上海市委书记张春桥的“具体帮助”下,姚文元写出了那篇足以使中国人民不寒而栗的文章,将堂堂的北京市副市长打了下去。

  1966年5月28日,隶属于政治局常委的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成立。任命笔杆子陈伯达为组长,江青为第一副组长。这样,江青逐渐进入了权力的中心。那时,她完全不被别人支配,而且自我表现得更加随心所欲。

  毛泽东在江青的照片背后题词时写的是“赠李进”。李进对一般人来说并不知道,因为这是江青的化名。是江青在1951年年底去湖北武汉附近深入土改时用的假名。

  后来毛泽东在这张照片上题词时,还是用了李进这个名字。一开始,江青并没有公开这个秘密,等她从这张照片中捞到政治资本,并想实现女皇梦时,江青已经迫不及待了。

  1973年,一天晚上,江青在人民大会堂招待了日本的松山芭蕾舞团。江青喜形于色地送给日本芭蕾舞团的领队一张风景照片。日本舞蹈家们凝神一望,认出了这是一幅著名的照片:李进拍摄的庐山仙人洞。照片背后是毛泽东的那首气势非凡的诗,题词是“赠李进”。

  江青带着炫耀的神气挥笔在照片背面写了几个字:“江青摄”。这个大胆的行动,一下了震动了日本代表团。人们这才知道,李进原来就是江青。

  多年来,中国读者几乎都知道毛泽东的这首诗,尤其是最后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但是人们并不知道李进的真实身份。李进的身份始终是个秘密。在这个洋溢着中日人民友好情谊的夜晚,江青的野心终于勃发了,她向全世界宣告,李进就是她江青!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泽东的这首诗本来是告诫人们:面对着“苍茫”的世界,要镇定自若、信心百倍、昂扬奋发;领略人类社会发展的无限风光,更需要不畏艰险地攀登,只有不畏劳苦而奋勇攀登的人,才可望到达美好的理想境界。

  但是,江青辜负了毛泽东的一片诗心。她把它用在了野心上。为了到达政治上的险峰,她不择手段,丧心病狂,最后还是从险峰上跌落下来。

  1977年7月中共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永远开除她的党籍,撤销其党内外一切职务。1981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特别法庭确认江青为反革命集团案主犯,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1983年1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裁定,据其表现,依法将江青的死刑减为无期徒刑,原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不变。1991年5月14日凌晨,江青在保外就医期间,在北京自己的居住地自杀身亡。

  江青最终还是没有领略到这无限的风光。

[发表/查看评论]
 


免责申明:本站所有信息均由网友自由发布,本站不承担由于内容的合法性及真实性所引起的一切争议和法律责任。
特别说明:本站所有文字图片资料,未经本站书面许可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目的;转载请注明出处。
主办单位:湖北移风网络有限公司 广告投放热线:0713-7013416  广告发布咨询:0713-7013416
Copyright 2009-20015  移风网络 All Rights Reserved